怎麼走著走著,加密變成這樣了,你還記得那個年代嗎?我們說加密是為了反抗銀行、打破壟斷、給人真正的財務自由——結果現在?連《經濟學人》都忍不住開噴了。直接在封面文火力全開,說加密貨幣早已不是什麼金融革命,而是「終極沼澤資產」。一瞬間,從區塊鏈烏托邦打回現實政治泥沼。
《經濟學人》的整篇報導主軸超直接:你們口口聲聲說去中心化,結果怎樣?美國政客現在靠幣圈打選戰、拉資金、送空投。還舉川普家族當例子——他的兒子們正忙著全球推加密專案,而那些迷因幣的超大買家?據說跟他共享晚餐。那畫面,是不是很 Web3 也很 Web2?
老實講,這種場面要是發生在你記憶中的舊幣圈,根本會被當成中央集權的反例。但現在,不只存在還成主流。那種「加密圈內人控制監管遊戲」的氛圍,讓人聽著都覺得頭皮有點麻。
有趣的是,文章里其實對一些非美國地區還蠻肯定的。像是歐盟、日本、新加坡這幾個地方,被點名在監管設計上還算有秩序,沒有出現那種誰跟誰掛鉤、誰幫誰護航的亂象。簡單講就是:你炒可以,但至少不要搞到體制無法動。
但美國這邊,嗯…加密圈太大,政客太怕。怕什麼?怕選票、怕錢、怕市場崩,結果變成沒人敢真的動刀。說真的,這局面,聽起來熟不熟悉?是不是有點像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味道?
話雖這麼說,但《經濟學人》也不是直接把整個加密產業打入冷宮。他們其實還是保留一線希望,尤其對「實體資產代幣化」這條路,給了不小肯定。像 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 這種老派金融巨獸,現在都已經悄悄在布局。
RWA 就是這種新敘事。把現實世界里的東西——像債券、房地產、藝術品——通通「鏈上化」,讓你可以像買 NFT 一樣買一張紐約公寓的收益權。是不是聽起來又有點革命味?
還有一點也蠻現實的:即使在主權貨幣比較穩的地方,加密在支付、清算這塊也開始被接受了;那種什麼工廠對工廠,國際企業用穩定幣跨境付錢的狀況,其實比你想的多。而在通膨失控的國家,加密甚至是唯一能跑的出路。
最後一句話像警鐘:「你們到底還記得當初為什麼做這個嗎?」
《經濟學人》最後一句收得頗狠:「加密本來該是對抗既得利益、重構信任的東西,現在卻變成了交易與權力的工具。」講白了,就是那句老問題——你到底是要造新世界,還是只是想變成新的既得利益者?
聽完這一串,是不是心里也有點怪怪的?這篇文章其實沒有要你反幣圈、也沒說比特幣是騙局,它只是提醒:當所有人都在講空投、講 meme、講 pump,真正讓人信服的基礎建設與信任邏輯,還在嗎?
也許啊,該問的不是「哪個幣明天會漲」,而是這個產業,還想不想贏得長期的信任?如果有,那下一步該不是再造一個 $TRUMP 幣,而是重新把「去中心化」這個詞,從口號變回原則。你說呢?
加密市場近來出現兩股明顯的資金動能,一是老牌迷因幣Shiba Inu(SHIB)的技術反轉走勢,另一則是Sol […]
加密市場的重心正在發生微妙轉變。過去數月,比特幣雖不斷創高,但其市佔率已從高峰回落至62%左右,意味資金正在逐 […]
ETF開綠燈,Solana距主流金融僅一步之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對多家擬發行Solana現貨E […]
Solana生態裡的新秀項目Solaxy($SOLX),在短時間內爆發式吸金,引發市場強烈關注。就在預售進入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