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幣平台的合法性爭議,到與北韓駭客洗錢的指控,再到Solana與Jito高層涉嫌共謀詐欺的控訴,這場訴訟已不再只是單一項目的法律問題,而有可能牽動整個鏈上資金與基礎設施的監管未來。
今年初,美國律師事務所Burwick Law與Wolf Popper正式對Pump.fun提起集體訴訟,主張其平台實質運作方式近似數位賭場。
根據最新提交的法律文件,訴方進一步指控Pump.fun背後實體Baton Corporation不僅違反美國證券法與銀行保密法,更涉嫌非法資金傳輸、詐欺、RICO組織犯罪及智慧財產侵權。這些罪名如果成立,可能將令加密產業的某些核心結構面臨解體風險。
訴訟的核心爭點之一,是Pump.fun透過無需身份認證的發幣機制與極高風險的交易模式吸引散戶參與,將整個平台轉化為一場模擬老虎機的投機遊戲。
更關鍵的是,這場遊戲並非單一營運者所為,而是一場涵蓋Solana基金會、Solana Labs與Jito Labs的組織性合作行動。
Burwick指控,Solana共同創辦人Anatoly Yakovenko、Raj Gokal,基金會執行長Dan Albert以及Jito CEO Lucas Bruder皆為詐欺網絡的知情參與者。
他們分別透過代幣流通、手續費抽成與MEV機制收割用戶價差,共同打造一個無需面對監管審查的高頻套利機器。
這起訴訟也進一步揭露Pump.fun平台被駭客濫用的情況。
根據Burwick的指控,北韓Lazarus Group利用平台缺乏KYC與AML機制,大量發行迷因幣進行洗錢。
Lazarus甚至成功將在Bybit竊取的部分資金轉換成SOL並加以清洗,完成整個流程,幾乎沒有任何阻攔。
律師強調,Solana與Jito基礎設施對此全然知情卻未加以阻止,也未公開說明任何相關風險與用戶保護措施,形同默許甚至協助違法行為的發生。
在監管層面,這場案件正由紐約南區的Colleen McMahon法官主審,其潛在影響力不容小覷。
Pump.fun雖然已緊急聘請律師團隊應對,包括來自Brown Rudnick的SEC前調查官與資深加密法律顧問,試圖扭轉輿論與司法壓力,但整體市場情緒已遭波及。
隨著事態擴大,相關監管機構也將不得不重新審視Solana生態中發幣平台的實際運作結構與風險控管機制。
這場官司不只是挑戰Pump.fun的商業模型,也深刻質疑了目前去中心化平台在監管空白下所可能滋生的系統性風險。
從Lazarus的洗錢到迷因幣市場的操控,這些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當平台缺乏透明、責任與審查機制時所引發的連鎖反應。
對於Solana這條曾經因效能與速度被視為主流應用之選的公鏈而言,這場法律戰的輸贏將決定它能否繼續被視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結合法律訴訟、技術濫用與生態責任,Pump.fun案件顯示出一個明確訊號:加密產業的娛樂化與金融化已越走越近邊界。
當發幣平台變成無牌賭場,當基礎設施被用作洗錢通道,當高層獲利結構與用戶風險錯位失衡時,一場全面監管風暴恐已不可避免。
市場與參與者需要正視的,不只是個別項目的成敗,更是整個產業對「去中心化」三字所附加的責任與底線。
未來的加密世界能否延續發展,取決於是否能在創新與監管之間找到真正的平衡。
近月來Solana 生態中兩大迷因幣PENGU與BONK,引發了投資者高度關注。這兩者皆在市場上有著不俗的表現 […]
今年 ICO 的主角 TOKEN6900 (T6900) 現已籌集 110 萬美元,證明它雖然狂野,但絕不收手 […]
香港正逐步將加密資產納入法治軌道。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總裁余偉文在7月23日表示,《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 […]
WOO X,一個受歡迎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遭遇嚴重的安全漏洞。 此次攻擊導致超過1,200萬美元的未經授權提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