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用戶反映帳戶在未接獲通知情況下被凍結,即使已配合繁複的KYC(用戶身分認證)流程並補交各類資料,資產依舊無法解鎖,甚至無法提領。
這波社群反彈聲浪愈演愈烈,迫使執行長徐明星(Star Xu)親上火線回應,公開承認系統存在高誤判率,承諾持續優化審查機制。
不過背後更大的疑問也浮現:OKX這場全面風控行動,是單純的合規強化,還是為了美國IPO鋪路的策略性轉型?
過去一週,多名用戶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控訴自己在未預警情況下遭平台鎖帳,甚至被要求提供近十年的職業經歷與雇主資料。
這些案例中即使資料完整提交,平台仍未解除限制,引發「錯殺三千、不放過一人」的質疑聲浪。
徐明星對此表示歉意,坦承目前OKX所採用的風控演算法與資料模型仍存在較高誤判率。
他強調,用戶只要非非法行為者,配合資料提交就能確保帳戶資產安全。
然而從實際案例來看,即使合規用戶也可能因不明標準被歸為風險對象,整體審查系統的透明度與處理效率仍有待提升。
分析指出,OKX此次大動作升級風控政策,並非單一決策,而是配合多重外部壓力的結果。
首先是傳出平台有赴美上市計畫,這使其必須提早適應美國對虛擬資產平台極為嚴苛的合規要求。
從KYC審查、資金來源驗證到與制裁名單相關聯帳戶的清查,無一不比照傳統金融機構標準。
另一方面,歐洲的MiCA法規已開始由寬轉嚴,尤其馬耳他監管機構近期更進行回溯性審查,使過去以馬耳他為據點的交易所受到新一波補件與自查壓力。
OKX在這樣的背景下,對跨境VPN用戶、與制裁地區有關聯的錢包、甚至使用過暗網工具的帳戶都進行進一步排查,並同步對內部具有傳統金融背景的員工進行調查甚至約談離職,顯示整體風控已不僅針對散戶,而是全面性戰略調整。
另一項引發用戶反感的,是執行長明確表態「不建議、不支持」使用貸款資金進行加密投資。這顯示OKX已將貸款用戶視為高風險標籤,有意清退相關帳戶。
社群分析指出,這背後有兩大考量。
一方面是監管單位對貸款流入高風險市場的敏感態度,若平台無法阻止用戶用貸款炒幣,可能被歸責失職,另一方面則是上市考量,若IPO期間被揭露存在大量貸款投機行為,恐將嚴重損害平台聲譽。
對此,不少用戶雖理解其立場,卻難以接受「一刀切」的處理方式,甚至質疑為何不能讓被懷疑帳戶自行提領撤資,而是進入無止盡的補件循環。
加密KOL @BroLeonAus 表示,即便理解OKX此舉是為了迎合上市或合規審查所必須做的調整,但合規這件事本身沒有上限。
監管機構自然希望風控越嚴越好,但這樣的操作對用戶與平台業務的實際影響卻常常被忽略。
他進一步指出,一味向監管單位妥協,可能導致平台與用戶信任的破裂,最終反而促使資金外流。
這正是目前許多用戶開始重新思考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與鏈上衍生品協議的重要原因。
此次風控風波,也讓中心化交易所(CEX)的根本風險再度浮現。當監管與內部政策出現衝突時,平台往往選擇壓制用戶權益以自保。
這與DEX的去信任、去仲介屬性形成強烈對比。
儘管目前DEX仍存在操作門檻高、流動性分散等技術障礙,但在用戶愈來愈注重主權財產與風險轉移的趨勢下,鏈上永續合約與去中心化聚合器正迎來技術與敘事的雙重機會。
像Binance創辦人CZ主推的Aster,便是基於這樣的市場預期所誕生的DEX方案之一。
OKX當前所經歷的風控升級行動,無疑是一場合規與市場信任的拔河。
在全球監管日益收緊的情況下,中心化交易所若要走向公開市場或長期經營,勢必要承擔更多合規壓力與內部自我審查成本。
但同時,過度執行風控措施卻可能讓其與社群之間的信任斷裂,造成資產與用戶的大規模遷徙。
DEX因此被視為用戶避險的下一站,未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如何在監管陰影下共存,或將成為加密世界發展的關鍵敘事主軸。
新的比特幣衍生幣 BTCBULL代幣表現火熱,過去24小時內價格上漲超過100%,目前來到 $ 0.0046。 […]
7月加密市場再度進入高震盪的迷因週期,而這一波敘事的開場,毫無懸念地由狗狗幣($DOGE)主導。 這枚從笑話走 […]
2025年7月,一場源自比特幣早期地址的資金異動,瞬間震撼整個加密社群。 這不僅是一筆價值高達86.9億美元的 […]
在2025年這個加密貨幣多頭聲勢逐漸明朗的夏季,一場投資者與未來敘事之間的博弈正在悄然展開。 市場上不再僅有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