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經濟學人痛批:加密貨幣成終極沼澤資產 去中心化現在全是政治味!

經濟學人痛批:加密貨幣成終極沼澤資產 去中心化現在全是政治味!

19.05.2025 15:39 1 閱讀分鐘 Mark Mak
分享: 分享
經濟學人痛批:加密貨幣成終極沼澤資產 去中心化現在全是政治味!

怎麼走著走著,加密變成這樣了,你還記得那個年代嗎?我們說加密是為了反抗銀行、打破壟斷、給人真正的財務自由——結果現在?連《經濟學人》都忍不住開噴了。直接在封面文火力全開,說加密貨幣早已不是什麼金融革命,而是「終極沼澤資產」。一瞬間,從區塊鏈烏托邦打回現實政治泥沼。

《經濟學人》的整篇報導主軸超直接:你們口口聲聲說去中心化,結果怎樣?美國政客現在靠幣圈打選戰、拉資金、送空投。還舉川普家族當例子——他的兒子們正忙著全球推加密專案,而那些迷因幣的超大買家?據說跟他共享晚餐。那畫面,是不是很 Web3 也很 Web2?

老實講,這種場面要是發生在你記憶中的舊幣圈,根本會被當成中央集權的反例。但現在,不只存在還成主流。那種「加密圈內人控制監管遊戲」的氛圍,讓人聽著都覺得頭皮有點麻。

美國搞成這樣,其他地方就比較乾淨?

有趣的是,文章里其實對一些非美國地區還蠻肯定的。像是歐盟、日本、新加坡這幾個地方,被點名在監管設計上還算有秩序,沒有出現那種誰跟誰掛鉤、誰幫誰護航的亂象。簡單講就是:你炒可以,但至少不要搞到體制無法動。

美國這邊,嗯…加密圈太大,政客太怕。怕什麼?怕選票、怕錢、怕市場崩,結果變成沒人敢真的動刀。說真的,這局面,聽起來熟不熟悉?是不是有點像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味道?

不是全盤否定,還是有亮點啦——RWA又被點名了!

話雖這麼說,但《經濟學人》也不是直接把整個加密產業打入冷宮。他們其實還是保留一線希望,尤其對「實體資產代幣化」這條路,給了不小肯定。像 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 這種老派金融巨獸,現在都已經悄悄在布局。

RWA 就是這種新敘事。把現實世界里的東西——像債券、房地產、藝術品——通通「鏈上化」,讓你可以像買 NFT 一樣買一張紐約公寓的收益權。是不是聽起來又有點革命味?

還有一點也蠻現實的:即使在主權貨幣比較穩的地方,加密在支付、清算這塊也開始被接受了;那種什麼工廠對工廠,國際企業用穩定幣跨境付錢的狀況,其實比你想的多。而在通膨失控的國家,加密甚至是唯一能跑的出路。

最後一句話像警鐘:「你們到底還記得當初為什麼做這個嗎?」

《經濟學人》最後一句收得頗狠:「加密本來該是對抗既得利益、重構信任的東西,現在卻變成了交易與權力的工具。」講白了,就是那句老問題——你到底是要造新世界,還是只是想變成新的既得利益者?

結論

聽完這一串,是不是心里也有點怪怪的?這篇文章其實沒有要你反幣圈、也沒說比特幣是騙局,它只是提醒:當所有人都在講空投、講 meme、講 pump,真正讓人信服的基礎建設與信任邏輯,還在嗎?

也許啊,該問的不是「哪個幣明天會漲」,而是這個產業,還想不想贏得長期的信任?如果有,那下一步該不是再造一個 $TRUMP 幣,而是重新把「去中心化」這個詞,從口號變回原則。你說呢?

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週刊总编辑,新闻和财经分析师,专栏作家。 在香港从事新闻工作近三十年,并从事香港多家大型传媒的管理层,包括華僑日報、东周刊等。最长工作时间是在香港传媒工作,并任职高层管理层,长期对新闻、财经有深入研究,并指导编辑部工作,所从事的新闻报导,曾经长期占据香港传媒收视第一位,报导也经常引起中国和香港关注,在香港传媒界人脉甚广,也在财经界有大量关系。 目前对加密新闻和WEB 3发展产生浓厚兴趣并致力研究,香港政府将大力发展香港成为亚洲加密货币中心,确信中国有更多投资者会经香港投资加密货币市场,加密货币和WEB 3必然是未来香港金融主要潮流。 每篇在Cryptodnes的专栏文章,都经大量资料收集和分析,并会跟香港相关产业人士交流,得出最新看法和结论。

Telegram

分享: 分享
更多的 山寨币 消息
暫無評論!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